校报由于综合性原因及中文发表,又不是SCI,注定很难吸引优秀稿源。办有困难,停刊又不行,只能苦苦挣扎。国内很多期刊都在努力进SCI,单纯的中文刊物注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在由冰期转换为暖期的过程中,陆地冻土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形成海底冻土,这种机制也会发生在南半球。但是南极大陆周边陆架较窄,且被冰架覆盖,所以目前南极海底冻土的研究较少。
时代发展的道路上,赶是一场持久战,敢是信念和勇气。只有觉醒的人,才会认识到不足和差距,下定决心向前追赶。只有不服输和充满干劲的人,才会面对任何对手,都敢角逐于赛场上。
人类需要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天才的出现,同时还需要科技界不断积累,在不能产生“顿悟”之时,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渐悟”,也能在颠覆性的重大创新上有所突破。
在基金申请书撰写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要请别人指导,专家们也会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那到底给谁看?给多少人看合适?怎么修改基金才能提高?我总结几点供大家参考……冯培忠
单位的科技评价体系也是一面镜子。任何单位的科技评价体系都有一定程度的偏颇,这是正常的。评价体系的偏颇大致包括共性偏颇、选择性偏颇、总量偏颇和学科偏颇几种情况……俞立平
过去半世纪颠覆性研究变少了,而渐进式研究变多了。这种趋势可能部分源于科学事业的变化。现在的环境更具竞争力,也提高了发表研究和寻求专利的风险……孙学军
兔是一个象形字。免与兔只差一点,两字的关系没有定论。说有关系的认为,兔字去掉一点就是会意其跑得快而看不清楚。说无关的则认为,免字的下部表示人,上部则象人头上戴帽形……冯大成
诺伊曼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最大的贡献则是现代计算机。他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架构:冯·诺伊曼架构,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压力自古以来就存在,从生存压力到现在职场的工作压力,谁都无法避免。勇敢面对是关键。工作压力无法逃避,勇敢面对、厘清主次、立即行动,从古以来都是这样过来的。
教育本身要让被教育者获得的,不只是知识,它还应该包括观念、认识、情感、态度、深层次的反思等等。作为教育者这种获得其实是双向的,而教师从中获得的观念和认识更加深刻和珍贵,会逐步形成他们个人独特的教育体验和经验。
这是12年前的一次发言,挖掘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些反思。我们每天忙碌,但成就很小,学校空转,个人承受无谓的压力。这一切与我们对待“学科”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博览群书、全神贯注、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越来越有利于挖掘精神实质,越来越接近创新本质。撰写基金,投入时间,沉浸专注,说到做到,申请书的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冯培忠
木心说无论学什么一般都有三步:1. 审美先行。2. 模仿。3. 发展自己的风格。对于课题的无法掌握感很多时候并不是来自于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是来自于没有领悟到方法以及对整个领域的全局把握的不够……王贝贝
有些晚辈学者羡慕老年学者的工作状态。但其实每代人都有工作压力,只是压力的形式不同,我们那一辈大多数属于“自讨苦吃”。只要处理得当,压力是一个很正面的心理状态。
很多人都在说,2022实在是很特殊的一年。每人都曾面临/经历/克服各类困难,勇毅前行。为了更好地规划2023,总结了一下刚刚过去的2022,从数字上看看,时间到底都哪去了。
我对自己全年的活动、旅行、写作梳理出一个头绪,总结得失,督促自己。我全年写作字数总计61万字,时间没有虚度。对于一个写作爱好者来说,勤于写作、多出作品才是硬道理。
此“五维”非彼“五唯”,五维评价是一个有趣的新的视角。它们是:政府评价、学术共同体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无论什么评价,对人类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有所贡献,这才是一切之本。
人人都知基础重要,但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做科研到底需要什么和多少基础,能够告诉我们的,唯有投身科研的自己。这意味着,纵使没有基础不能做科研是真,破解的最好法子也是投身科研。
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让我们把所有的失去,痛苦,遗憾,愧疚,困惑,软弱,自卑等等一切负的情绪统统留下,带着勇气,希望,热情,信心,努力,坚持,优雅,专注等一切正的能量迎接2023年。
我国极地科考起步虽然晚,但进步很快,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极地科考队伍中一只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回顾我国极地科考的几个关键足迹,铭记那些向极地进发的峥嵘岁月。
不管是单个的生命体还是无数个体汇集的人类社会,平静和平衡是暂时的,躁动和失衡似乎是永恒的主题,尽管我们不断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每一天都平安顺畅,但也许不想看到的“意外”随时会不期而至。这就是人生。
因为豺这个物种太神秘了,有一些亚种分类地位问题需要澄清。目前已知有9-11个亚种散布在亚洲,特别是一些孤立的种群,如在帕米尔高原与喀喇昆仑山脉之间的残余种群,亚种问题尚不清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各方面条件改善的同时,各种竞争压力也增大了。正可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路山更陡”。因此,我们需要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本科生要做科研,一定要端正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要知道科研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科研题目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泛。
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基础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和人格成长的重要性,犹如树根之于树木成长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教师群体伟大而平凡,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在两位科学巨匠的争论声中物理基础理论得以被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不断审视并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不断进步,这应该才是真正的赢家。
作者假定,如果某学者起初研究的是一个主题,后来通过合作研究接触了另一研究主题,再后来这位学者在后接触的主题领域独立发表了论文,那么就可以认为产生了“合作研究的学习效应”。
父亲是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又是我们的至爱亲人,也许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使我忽略了他的伟大,但他的溘然离去,才使我感到长长久久以来,父亲是多么珍贵。
学习不只是书本上的学习,要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世界。要研究先进者,看看他们先进在什么地方,有哪些问题上值得我们学习,还要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够先进。